李濟紀念館


泰國王室參觀考古館

泰國普拉姆親王訪問中央研究院,胡適(左)陪同參觀史語所考古館。(照片提供:近史所胡適紀念館)

詳細內容

考古館與經濟所

1960年代之史語所考古館與經濟所(兩建築尚存)。拍攝當時,經濟所仍位於大門之外。之後,在1968年南港至本院道路進行整建拓寬工程,中研院大門外移,長年位於大門之外的經濟所終於進入院牆之內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落成啟用

考古館為史語所考古學組人員工作場所,初期以整理在大陸時期的發掘調查資料為主,從大陸運臺的所有出土文物都收藏於館內大陸考古文物庫房。1970年代初期,史語所參加「臺灣省濁水、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」(濁大計畫),發掘採集了大量臺灣考古標本,也典藏於館內庫房。 1986年,歷史文物陳列館落成後,大陸考古文物、部分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轉至該館,考古館遂以執行臺灣考古研究為主,故又有「臺灣考古館」之稱。考古學門研究同仁大多以臺灣考古為主要研究領域,長年工作累積了大量的考古出土標本、田野記錄及相關文獻等,都是研究和重建臺灣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。照片為1958年完工啟用的考古館,1979年,因紀念李濟對考古學的諸多貢獻,命名為李濟紀念館。

詳細內容

考古館與經濟所

1962年,史語所考古館與經濟所,現今兩建築尚存。

詳細內容

外賓參訪考古館

李濟先生(左二)帶領外國貴賓參觀史語所考古館。(照片提供:近史所胡適紀念館)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

史語所考古館標本整理工作室。(照片提供:近史所胡適紀念館)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

臺灣考古館前棟建於1958年,為二層樓建築,後於1979年為紀念李濟先生對考古學的貢獻,改稱「李濟紀念館」,是院內最早的建築之一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

史語所考古組初期以整理在大陸時期的發掘調查資料為主,從大陸運臺的所有出土文物都收藏於館內大陸考古文物庫房。1970年代初期,史語所參加「臺灣省濁水、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」(濁大計畫),發掘採集了大量臺灣考古標本,也典藏於館內庫房。
1986年,歷史文物陳列館落成後,大陸考古文物、部分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轉至該館,考古館遂以執行臺灣考古研究為主,故又有「臺灣考古館」之稱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

史語所臺灣考古館有前後二棟建築,使用空間共計971坪。前棟建於1958年,為二層樓建築,計353坪,後於1979年為紀念李濟先生對考古學的貢獻,改稱「李濟紀念館」,是本院最早的建築之一;後棟則於1968年起分期增建完成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後棟改建之現貌

史語所臺灣考古館後棟於1968年起分期增建完成,2008年,為改善後棟館舍安全及環境品質,進行改建,於2012年7月竣工啟用,為地上三層、地下一層之建物,標本整理及庫藏之空間已獲改善。外牆上的標誌以史語所發掘之十三行遺址出土具代表性文物─金飾鳥紋圖
像為主要入口意象,以黃色為底,進行剪影式藝術性設計表現,讓線性粗細變化的韻律與造形的組合,兼具明亮層次變化的美感,引領進入大樓中庭空間。

詳細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