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語言研究所


http://www2.ihp.sinica.edu.tw/

史語所第二、三組南遷上海小萬柳堂

史語所第一組部分人員續留北平整理明清檔案之外,第二、三組南遷上海曹家渡極司非爾路145號小萬柳堂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全所遷至南京

1934年10月史語所遷入南京雞鳴寺路1號新大樓。現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遷入四川南溪縣李莊

史語所於年底遷至四川南溪鎮李莊板栗坳張家大院為所址,直到抗戰勝利後才返回南京。

詳細內容

設置史語所北平圖書史料管理處

接收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及近代科學圖書館之圖書,設置史語所北平圖書史料管理處

詳細內容

數學、史語所遷臺

1948年秋,中研院決定遷臺,數學及史語所是得以順利搬遷的兩所之一。遷臺之後,史語所借用楊梅車站倉庫作為研究場所,1954年遷至南港;數學所借用臺灣大學二號館二樓教室一間做辦公室兼圖書室,直到1957年遷至南港為止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租賃桃園楊梅車站倉庫與民房為臨時所址

1948年冬,史語所人員將文物、圖書等從南京運至臺灣,初借臺灣大學醫學院部分房屋安置,而後租賃桃園縣楊梅車站倉庫及附近民房為臨時所址,研究工作迄未間斷。 圖為楊梅車站倉庫中堆滿了如山的木箱,均未拆封整理,木箱上依序編有版1、版2等編號,裡面放置的是歷代各種版本的典籍。

詳細內容

傅斯年猝逝

史語所所長兼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出席臺灣省議會備詢時,中風猝逝。

詳細內容

董作賓為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

聘董作賓為史語所所長。

詳細內容

史語所考古館落成啟用

考古館為史語所考古學組人員工作場所,初期以整理在大陸時期的發掘調查資料為主,從大陸運臺的所有出土文物都收藏於館內大陸考古文物庫房。1970年代初期,史語所參加「臺灣省濁水、大肚兩溪流域自然與文化史科際研究計畫」(濁大計畫),發掘採集了大量臺灣考古標本,也典藏於館內庫房。 1986年,歷史文物陳列館落成後,大陸考古文物、部分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轉至該館,考古館遂以執行臺灣考古研究為主,故又有「臺灣考古館」之稱。考古學門研究同仁大多以臺灣考古為主要研究領域,長年工作累積了大量的考古出土標本、田野記錄及相關文獻等,都是研究和重建臺灣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。照片為1958年完工啟用的考古館,1979年,因紀念李濟對考古學的諸多貢獻,命名為李濟紀念館。

詳細內容

傅斯年圖書館落成啟用

1960年12月20日,史語所故所長傅斯年夫人俞大彩,捐贈傅先生遺書一萬二千餘冊。胡適故院長乃將史語所圖書館定名為「傅斯年圖書館」,以紀念傅斯年先生建所及對史學之貢獻。次年(1961年)6月,傅圖落成啟用。館內最為珍貴且具特色之典藏,首推5萬多冊的善本古籍,多為宋元明清刊本及名人手稿。另庋藏12萬餘冊古籍線裝書,主要為清代及民初刊本,以史部與集部居多,地方志古籍2千餘種。普通線裝書約1萬8千餘冊,民間俗曲約1萬2千冊,地圖2萬4千幅,以及歷代金石拓片約4萬幅等等,是學界非常重視的研究素材。

詳細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