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社會科學館
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館外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麻生秀穗作品《時光的斷章》設置於南棟館外,民眾可以從圖書館裡遠眺著遍佈於緩傾面廣場上的造型巨石。

環視著猶如歷史遺跡所設置的巨石群,看著探索小徑和溪流,如同散步於異次元空間一般,從平常的時間束縛中獲得解放,想必也釋放了日積月累的過去,並情不自禁的思索著自己的所處座標。藉此成為拓展與他人溝通的場合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館外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麻生秀穗作品《時光的斷章》之「時之圓環」,兩個圓環宛如遺跡般矗立,於是在寬廣無垠的空間中有了古老的故事,行人藉著遺跡般的巨石,確認自身在歷史軸線上的位置。圓環引發時空之情思,亦可作為凳子,供往來行人小憩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館外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麻生秀穗作品《時光的斷章》之「時之門」,門與階梯的造型宛如一個異次元空間,高處提供不同視野,可登高瞭望。拾級而下,穿過象徵時光通道的門,進入另一次元。從門下走出正好可以看見池邊的「生命之池」觸發嶄新的思考知覺與心靈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館外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麻生秀穗作品《時光的斷章》之「生命之池」,該作品位於池邊,石材與草原緊密結合,共組一個動人的空間設置。石材未經過加工,保留了自然的外型。不斷流動的湧泉象徵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,更是時間之象徵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館外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麻生秀穗作品《時光的斷章》之「生命之池」。

詳細內容

決議興建「人文社會科學館」

院區發展規劃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議,於院區西南側山麓規劃興建「人文社會科學館」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動土典禮

為了提供人文社會科學組有良好研究環境,並配合中研院中長程發展計畫,於1997年6月決議於南港院區西南側山麓興建地上11層、地下2層鋼骨「人文社會科學館」。於2002年10月1日動工興建後,2006年完工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完工

人文社會科學館於2006年完工,其建築設計造型除考量山陵線之維護外,並以適當之建築材質、色彩計畫以及建築實體營造出穿透性之視覺走廊,而建築物開放空間及庭園廣場之景觀及植栽規劃,則考量院區氣候、季節變化、土壤條件、建築材料及周邊空間規劃,並以創造綠境、綠景、淨化空氣、調節微氣候、降低噪音及提供同仁休憩,提昇研究效率為目標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完工

 2006年完工的人文社會科學館,分為南北兩棟,由以下單位進駐:環境變遷研究中心(南棟11樓)、社會學研究所(南棟8~10樓)、語言學研究所(南棟5~7樓)、政治學研究所(北棟5-6樓)、臺灣史研究所(北棟7-8樓)、法律學研究所(北棟9-10樓),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(2樓)。

詳細內容

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二樓壁面「漫步於歷史之後」 公共藝術裝置

人文社會科學館館內外公共藝術裝置於2009年完工。 林舜龍的作品《黑潮˙拉莫灣》 重現這片土地的美麗故事,以頁片岩與花岡岩作為創作材料,表現出這塊土地孕育出的人文價值。

 

詳細內容